来源: 作者: 时间:2025-08-15
2023年6月28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: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。这是我国首个以“生态”为主题的国家级纪念日,选择8月15日,主要考虑到这一天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提出18周年。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科学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,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设立全国生态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1. 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
提升公众认知:将每年特定一天设为全国生态日,能以集中、显著的方式,让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更加深入人心。使公众对生态环境问题从知晓层面上升到深入理解,明白生态环境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,如清新空气、干净水源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,意识到生态破坏会对日常生活造成诸如雾霾、水污染等直接影响。
强化社会关注:借助这一特定节日,通过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,如生态主题展览、环保讲座、线上互动等,吸引全社会目光聚焦生态议题。激发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,促使他们从自身做起,养成绿色生活习惯,如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、做好垃圾分类、绿色出行等,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、人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。
2. 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
完善政策法规:全国生态日的设立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契机。各级政府可借此审视现有生态环境政策法规,查找不足与空白,结合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,修订和完善相关政策,制定更具针对性、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法规条款,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。例如,进一步细化生态补偿机制、环境监管问责制度等。
促进制度执行:该节日的设立有助于强化对生态文明制度执行的监督与推动。一方面,提醒政府部门严格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,加大执法力度,确保各项制度落地生效;另一方面,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监督,形成政府、企业、公众共同参与的监督体系,保障生态环境政策法规得到有效执行,维护生态环境制度的权威性。
3. 加快绿色发展转型
引导产业变革:在全国生态日的推动下,社会对绿色发展的关注度持续提升,促使企业积极响应绿色发展号召。鼓励企业加大在环保技术研发、绿色产品生产、清洁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的投入,推动产业结构向绿色、低碳、循环方向转型升级。例如,传统制造业可通过采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,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,实现可持续发展;新能源、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,加速崛起。
激发创新活力:全国生态日营造的绿色发展氛围,将激发全社会在生态领域的创新热情。鼓励科研机构、企业和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,研发推广更多先进的生态环保技术和解决方案,如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、污水处理新技术、生态修复技术等。这些创新成果不仅能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,还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,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。
4. 助力全球生态治理合作
展示大国担当:设立全国生态日彰显了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,向世界展示我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的大国担当。表明我国在自身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,愿意与世界各国分享经验,共同应对全球性生态挑战,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。
促进国际交流:以此为契机,加强与国际组织、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生态领域的交流与合作。通过举办国际生态论坛、研讨会等活动,分享我国生态保护实践经验,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,共同制定全球生态治理规则和目标,提升我国在全球生态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,推动全球生态治理迈向更高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