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 作者: 时间:2025-09-19
以 “开展全民质量行动,推进质量强国建设” 为核心指引,结合测绘地理信息行业 “数据真实、精度可靠、成果合规” 的核心要求,公司特制定 “质量月” 活动方案,旨在强化全员质量意识、规范作业流程、提升测绘成果质量,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、空间规划管理等提供精准数据支撑。
一、活动主题——“开展全民质量行动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”
二、活动目标
意识深化:实现全员质量认知从 “被动合规” 向 “主动追求” 转变,明确测绘质量对国家战略、民生工程的关键影响,将质量理念融入作业全流程。
能力提升:通过培训、实操考核,使一线作业人员(外业测量、内业数据处理)熟练掌握最新测绘规范(如《工程测量标准》GB 50026-2020、《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》GB/T 24356-2023),关键岗位人员规范执行率达 100%。
流程优化:梳理现有作业流程中的质量风险点(如外业数据采集复核、内业成果自检互检),形成《测绘作业质量风险防控清单》,减少成果返工率≥15%。
成果提质:活动期间完成的测绘项目(如地形测绘、不动产测绘、工程放样)一次验收合格率达 98% 以上,重大质量问题(如数据偏差超标、成果漏项)零发生。
三、活动时间与参与对象
活动时间:2025 年 9月19日(含启动、实施、总结 3 个阶段)
参与对象:公司全员
四、核心活动内容
1、 启动阶段:营造质量氛围,明确活动导向——“质量月” 启动大会
公司领导致辞:解读 “全民质量行动” 与 “质量强国建设” 的国家战略,结合测绘行业案例(如高精度测绘对高铁轨道铺设、国土空间规划的影响),强调测绘质量的 “生命线” 地位。
质量承诺仪式:组织全员签署《测绘质量承诺书》,关键岗位(如质量检查员、项目负责人)现场表态,明确个人质量责任。
活动发布:公布 “质量月” 活动日程、考核标准及奖励机制,确保全员知晓活动目标与参与方式。
质量宣传阵地建设
在公司大厅、项目驻地张贴 “质量强国” 标语、测绘规范要点海报、历年优秀成果案例;设置 “质量问题曝光栏”,匿名反馈日常作业中的不规范行为。
2、实施阶段:聚焦能力提升,强化过程管控
2.1 质量培训:从 “懂规范” 到 “会应用”
分层培训:
一线作业人员:开展 “外业数据采集规范实操培训”(如全站仪、RTK 操作流程,数据记录要求)、“内业数据处理常见错误规避”(如 CAD 绘图精度控制、GIS 属性录入校验),培训后进行现场实操考核,不合格者需补考。
质量管控人员:组织《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规范》深度解读、“质量风险识别与应对” 专题培训(如如何预判项目中的精度风险,制定复核方案),邀请行业专家或资深质检工程师授课。
后勤与市场人员:开展 “质量协同意识培训”,讲解测绘质量对项目交付、客户满意度的影响,明确非作业岗位在质量保障中的配合职责(如市场部签订合同时需明确质量验收标准)。
2.2 质量实践:以 “实战” 检验质量能力
“精准测绘” 技能竞赛
竞赛内容:模拟真实项目场景(如小区域地形测绘、建筑物沉降观测),考核外业数据采集精度、内业成果完整性、作业效率及质量记录规范性。
评分标准:以 “成果精度(50%)+ 流程合规(30%)+ 记录完整(20%)” 为核心,由质量检查部联合技术总工组成评审组,现场打分、公示结果。
奖励:设 “精准测绘能手” 一、二、三等奖,获奖个人及团队颁发证书及奖金,并将竞赛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。
项目质量专项排查
排查范围:针对在建项目(如城市更新测绘、道路工程测量),由质量检查部牵头,联合项目负责人开展 “全流程质量复盘”,重点检查:
外业数据:复核关键点位坐标精度,检查原始记录是否完整、签字是否规范;
内业成果:抽查绘图精度、属性数据一致性,验证成果是否符合项目技术设计书要求;
质量体系:检查项目是否执行 “自检 - 互检 - 专检” 三级检查制度,质量问题整改记录是否闭环。
整改要求: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建立《质量问题整改台账》,明确整改责任人、整改时限,整改完成后需经质检部复核,确保 “问题不遗留”。
2.3 质量研讨:从 “问题” 到 “解决方案”
组织 “质量痛点研讨会”:召集各部门代表(外业、内业、质检、项目管理),围绕 “日常作业中最易出现的质量问题”“现有质量管控流程的不足” 展开讨论,鼓励提出改进建议(如 “建议在 RTK 设备中设置精度预警提醒”“优化内业成果自检表模板”)。
成果输出:会后整理形成《质量改进建议清单》,由技术部牵头评估可行性,对可落地的建议制定实施计划,明确责任部门与完成时间。
3、总结阶段:沉淀经验成果,建立长效机制
“质量月” 成果复盘会
数据复盘:由质量检查部汇报活动期间的核心数据(如培训考核通过率、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、整改完成率、技能竞赛成绩分布),对比活动前后的质量指标变化,分析成效与不足。
案例分享:邀请优秀个人 / 团队分享质量提升经验(如 “如何通过优化复核流程提高作业效率”),同时通报活动中发现的典型质量问题,明确后续改进方向。
表彰先进:对 “质量月” 中表现突出的 “质量标兵”“优秀培训学员”“最佳整改部门” 进行表彰,颁发荣誉证书,分享其经验做法。
质量长效机制建设
制度优化:结合活动中的问题与建议,修订《公司测绘质量管理制度》,完善 “三级检查” 流程、质量考核指标(如将 “成果一次合格率” 纳入项目负责人 KPI)、质量奖励与问责机制(如对重大质量事故责任人实行 “一票否决”)。
知识沉淀:将培训课件、竞赛试题、优秀成果案例、质量改进建议清单整理成《公司测绘质量知识库》,上传至企业内网,供全员随时查阅学习。
定期跟踪:明确 “质量月” 不是 “一阵风”,后续每月开展 1 次 “质量小检查”、每季度组织 1 次 “质量专题培训”,确保质量意识常态化、质量管控持续化。
4、活动预期成效
通过本次 “质量月” 活动,不仅要实现 “短期质量指标提升”,更要达成 “长期质量意识扎根”:
全员对 “质量强国” 战略与测绘行业使命的认知度提升 80% 以上;测绘成果一次验收合格率稳定在 98% 以上,质量投诉率下降 20%;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质量管控流程与知识库,为后续项目质量保障提供支撑,以 “精准测绘” 助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质量强国目标实现。